【名畫記】藝術照亮生活:名畫中的那一束光

藝術作品
2022/10/29
精彩寫生,關注我們,設為星標☆,不迷路!
■■觀看丨賞析丨比較丨提高■■
—XIE SHENG LA
科雷喬Antonio Correggio作品
科雷喬控制光線效果的技巧超凡,他試圖創造一種幻覺,像天門打開一樣,陽光照耀下的云彩,一層一層通向云端,給人以通向光明的感覺。
縱觀西方繪畫史, 不管藝術觀念和藝術風格如何變化,但“光”這一因素貫穿始終。光的運用和表現在畫面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很多藝術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布光方式,光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要素之一,因為光統領了整個畫面。光幾乎涵蓋了繪畫的各個方面,畫面的構圖、形狀、明暗、色調、純度、冷暖、空間、虛實、體積、畫面的氛圍、肌理……等等。
左: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HolbeintheYounger 作品
右:提香·韋切利奧Tiziano Vecellio作品相較之兩位大師的作品,荷爾拜因這幅作品中的細節之精微可以說空前絕后。畫面籠罩在統一的光線下,每一部分單獨拿出來觀看都有細節,都是栩栩如生。我們可以看到清晰的邊緣線,墻面紙條上的清楚文字,前方花草的花蕊,羽毛筆上清晰可見的羽絲等等,入細程度驚人。也就是說每一部分都是對焦的觀看,大師的視覺焦點并沒有集中在畫面的一點上,所以作品并沒有失焦的現象,但各個細節又被微妙的融合在整個畫面中,著充分體現了藝術家的精湛技術。在提香作品中,除了頭部和手部,人物的其他部分整個都籠罩在幽深的暗背景中,光線統領整個畫面,主次非常分明。視覺的焦點集中在一處,看他的作品就像是瞇起眼睛觀看,對于主體以外的部分都是虛焦處理。這種虛化的處理方式讓空間感更強,使得光線在表現明暗變化上更近一步,是畫面更具表現力。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HolbeintheYounger 作品
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HolbeintheYounger 作品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從提香的人物畫的頭部像中不難體會他肖像畫的魅力,相比之前的肖像畫,作品單純,平易近人,生氣十足。提香改變了原來藝術家的觀看方式,通過光線的來表現明暗、虛實、表現空間,將明暗這個繪畫因素獨立出來,提香和威尼斯畫派帶動了新的視覺觀看,在這之后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采用這種幽深的暗背景來創作。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嬰兒》
20世紀才被重新發現的光線大師——喬治·德·拉·圖爾就采用這種幽深的暗背景來創作。他的作品被稱為是“夜間畫”,在意大利語在中意為"夜間的光線"的意思。他利用燭光的光線表現夜晚,這種光線的明暗運用營造出了神秘的氛圍。畫面中只有一個光源,所有的人物都圍繞在旁邊,人們的視覺被牢牢的抓住。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嬰兒》
《嬰兒》這幅作品極具生活氣息,在光線的集中加持下,讓人過目難忘。明暗對比強烈,光線含蓄溫和,從明到暗過渡的微妙且有層次,畫面整體的黑白灰非常明確且整體。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擲骰子的人》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算命者》
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作品
《玩牌的作弊者》
這兩幅喬治·德·拉·圖爾與上幾幅設定的下部來光不同,這兩幅作品是左側來光,是畫面的人物呈現明與暗兩個面,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側光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光,在這種光線下受光面、背光面、投影等要素可以非常明顯地表現,很多肖像作品都是以四分之三的側面來打光,這更方便把握處理各種光影關系,塑造形體,畫出立體感。
費迪南德·喬治·瓦爾德米勒
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作品
《情書》
局部
奧地利畫家費迪南德·喬治·瓦爾德米勒以非常善于表現光線的高超技巧引人注目。除了表現晚間的燭光外,還創作了很多表現自然光線下的作品,生活氣息濃郁。
費迪南德·喬治·瓦爾德米勒
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作品
費迪南德·喬治·瓦爾德米勒
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作品
費迪南德·喬治·瓦爾德米勒
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作品
美國藝術家薩金特以嫻熟的技術創作出自然光線下的一幅幅驚艷時光的生動畫面。他的作品光感十足,用筆松動自然,下筆果斷,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特別善于表現色彩與光線的特點。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經?梢钥淳К撎尥、波光粼粼的水面,光影交錯,仿佛可以感受到溪水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像在發光一般。
樹蔭下的光影交錯也是他愛畫主題,表現外光下絢爛的光色變化。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作品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作品
除了在畫面中營造模擬光感之外,法國當代藝術大師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則是通過肌理表現光感,讓作品發光。他特別擅長運用黑色,他說:“我畫的不是黑色,而是從黑色中反射出的光”。
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作品
他通過顏料的厚涂,劃出橫向,縱向的不同肌理,把顏色當浮雕來玩,當雕刻來玩,作品并非是畫出來的。他的畫被譽為“將黑色從黑暗之中解放出來”。讓黑色發光,讓顏料發光。不同肌理會使畫面呈現亮光或是啞光的效果,這是繪畫本體語言的演變和進步。
“
黑色是一種顏色,同時也不是一種顏色,當光線照在黑色上,黑色就發生了變化,黑色的精神世界也就由此打開,把光線匯入黑色繪畫中,光線從黑色中發射出來,黑色演變成一種發光的顏色。
——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
”
藝術大師們的觀念改變可能影響一個時代。
在創作的同時,有時候也不妨慢一些,多一些思考,也許會有不一樣的轉變。
大師課|經典作品臨摹與創作
>" linktype="text" imgurl="" imgdata="null"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2" >點擊領取視頻學習資料>>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領取油畫課程~~